每日精选:生活被工作填满,你会辞职吗?
【资料图】
最近话题#生活被工作填满要辞职吗#,引发了很多网友的热议。 有网友说:但凡有一点这样的迹象,我会立马辞职,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,如果生活被工作全部占据,人生的自由在哪里? 也有网友客观理智地说到:现在的就业环境不景气,那些失业的人,找不到工作,吃了上顿没下顿,相对他们来说,有一份工作已是一件幸运的事。 纵观网友的评论,能感受到很多职场人,对工作是持“爱恨交加”的态度,一边害怕工作给生活带来负重影响,一边又在担忧随时可能面对的失业危机。 随着环境的更迭,职场竞争的加剧,生活和工作的边界线,越来越模糊。 去年我从国企辞职进入私企后,工作节奏出现了巨大变化。在国企时,上班即上班,下班即躺平的状态,成了永久的过去式。 现在我的工作和生活,完全没有明确的分界线。下班只要项目委托方有需要,不管我是早已躺在床上准备入睡,还是奔波在出差的路上,都得拿出电脑,把对方需要的数据和资料,及时反馈过去。 工作和生活的边界线,逐渐模糊。有的同事在这样混沌界限里,越扑腾越疲倦。 也有的同事,懂得释放自己,安置自己,合理排解自己的压力,成了抗压能力的高手。 但不得不去承认,工作入侵生活,让很多职场人正在承担不可忽视的失控感。 工作上的负重,越来越大,生活上的琐事,越来越多,失控的局面越来越频繁。很多人在这样的失控中,情绪上出现了焦躁,心理上出现了抑郁,行动上出现排斥,工作和生活真正成了不可掌控的两面。 很多人在这种失控中,选择了辞职,但辞职真的能解决生活不被工作入侵的需求吗?恐怕未必。 辞职,只是让他们暂时结束失控感的包裹,暂时逃开工作和生活混沌一体的状态,根本问题并未解决。 下一份工作,谁又能保证不是上一份工作状态的延续呢?谁又能保证,层层累加的失控感不会再次袭来? 辞职只是逃避眼下失控局面的手段,并不是解决的良方,随着职场内卷程度越来越深,下班时间成为工作时间的延展,早已成为打工人的常态。 这种常态,并不是我们职场个人所能去改变的,作为手无缚鸡之力的个体,无法撼动整个环境带来的颠覆性。 我们工作的诉求非常纯粹,让生活回归生活,让工作局限工作,辞职只是物理方法,但始终还是解决不了我们希望生活不被打扰的诉求。 人人都害怕这种失控感,但也只有接纳了这种失控感,才能找到生活和工作的掌控感。 朋友桃子,她是一家集团性企业的财务总监,掌控着整个集团重要财务工作的决策权,外到融资谈判,内到财务组织框架的构建和优化。 几乎所有重大有关财务方面的决策,她都亲力亲为地参与。这让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每天不是在开会,就是在听下级财务主管们的工作汇报。 每天做不完的工作,就带回家里处理,甚至有一次她自己生病了,请了半天假去医院打点滴,左手插着针管,右手还在电脑上一个字一个字打着会议发言稿。 工作把生活完全占据的糟糕感觉,让她终于承受不住,产生了级强烈对工作的厌恶感。 她意识到自己需要做出改变,重新执掌对工作和生活的安排权,于是她开始有目的性地把一些工作给简化,不再想以前那么一根筋,什么工作都要揣在手里,不懂得放权。 就这样,当她把工作进行肢解,把对应的部分相继分配给了下面的财务经理后,她的工作和生活开始回归到了自然的状态。 她开始有了空闲时间,开始有了下班后自己安排生活的自由,自己对工作的热爱又重新找了回来。 很多时候,生活被工作占满,并不完全是工作本身的超负荷带来的,也有可能是我们自己对工作的执念所带来的。先找到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,才能更好地去寻求解决,找回工作和生活的平衡。 当工作占据生活的主旋律,失控成了很多职场人的现状,找到背后的本质原因,学会安放压力,自我调节,才能逐渐找回自主权。 愿每一个职场人,都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,实现生活和工作双赢。 留言说说,工作填满生活,你会辞职吗?能源环保专场热招!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进入
下一篇:最后一页
-
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,白等两个月却没收到货?亚马逊回应“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,白等了两个月却没收到货。”近日,消费者赵先生向《中国消费者报》投诉,称他通过亚马逊购物APP下了两笔订单,在等待两个月后订单均被强制取消。
-
广东省消委会发布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为配合广东省推进“阳光二手车”工作,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,推动经营主体树立诚信经营理念,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,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-
国家卫健委:家庭医生签约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有望打通3月15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、财政部等六部门共同提出的《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发布。
-
2022年1~2月房企拿地榜出炉:冠军碧桂园近日,中指研究院公布了2022年1~2月房企拿地(金额)TOP100榜单。令业内惊讶的是,除了品牌房企名次“乾坤大挪移”,榜单内还冒出了许多“名不见经传”的新面孔。
-
科技助农种好粮(新春走基层)春节期间,苍洱之间暖阳高照。云南大理市喜洲镇仁里邑村,种了一辈子地的杨双全发现自己成了“门外汉”。“我现在
X 关闭
资讯
X 关闭
聚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