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段时间,网上一则“女儿吃蜜汁鸡翅遭妈妈厌恶”的帖子引发群嘲。
(相关资料图)
事情的起因,是一位妈妈去接女儿放学时,女儿突然喊饿,想买点吃的。
妈妈本来打算让女儿忍一忍,毕竟马上就到家了,也不差这么一会儿。
但架不住女儿一直喊饿,于是妈妈就想去路边的超市,买个一块钱的面包给孩子,便宜又管饱。
可因为妈妈平时经常买这个面包,女儿已经吃腻了,所以坚决拒绝再吃。
这时恰好超市旁边在卖蜜汁鸡翅,女儿看到后,眼睛一下就亮了起来,表示自己想吃这个。
这位妈妈顿时就有些无奈,蜜汁鸡翅一块就要4块钱,面包却只要1块钱一个。
但奈何女儿非要吃,便打算买两块给女儿尝尝。
没想到女儿张嘴就要了4块,没办法,妈妈只好给老板付了16元。
回家以后,妈妈越想越生气,越想心里越不舒服,觉得是女儿“刺客”了自己。
她不理解,为什么女儿在幼儿园里吃完饭,回家的路上还要吃吃喝喝。
明明1块钱的面包就能管饱,为什么非要吃那么贵的蜜汁鸡翅,而且还一下吃了4块。
更何况如今自己怀了二胎,照这样消费,以后还怎么供得起。
所以她决定,下次要坚决告诉女儿:
“在幼儿园里得吃饱,别放学后还要花钱吃吃喝喝!家里的钱可不能给你这么浪费!”
于是当这位妈妈在社交媒体上吐槽时,却引来了网友们的群嘲:
“16块就刺客你了?嚯!”
“以后给你养老的时候,明明可以穿老年人纸尿裤,但是你闺女给你塞个草纸垫巴垫巴也可以的。”
“养不起就别生!看得我一肚子气!”
诚然,现在养娃开销确实比较大,为人父母想要节俭一些本没有错。
但仔细想一想,只是几块鸡翅而已,真的有必要如此苛刻吗?
生活贫穷,咬一咬牙,挺几年也就过去了。
可要是让孩子心穷了,那是一辈子的事。
父母对孩子哭穷,不是教育,是投毒!
想起了心理学家曾奇峰的一句话:
“父母对孩子哭穷,不是教育,是投毒。”
即便家里经济条件不好,父母也不应该向孩子哭穷,向孩子灌输:
“我们家里穷,买不起好东西,你一定要懂父母的苦衷。”
孩子什么也不说,但心里什么都明白,自责在心中不断蔓延。
《奇葩说》中,席瑞曾分享这样一段经历。
小时候他和姥姥逛超市,被一罐橘子罐头所吸引,他没忍住摸了一下,很想要买回家尝一尝。
像上面那位妈妈一样,姥姥拗不过,最后还是把罐头买回了家。
可在回去的路上,姥姥说了一句话,令席瑞铭记终生。
“这个罐头抵得上我们一顿饭的钱了。”
席瑞说,从那一刻开始自己就背上了亏欠感的枷锁,千不该万不该买那个罐头。
直至今天,他依然记得罐头的价格是7块9,他说“那是这辈子最苦的罐头”。
孩子面对这个新奇的世界,免不了会有无数喜欢的、想要买回家的东西。
但父母总是告诉孩子家里穷、买不起,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匮乏。
物质上的贫穷可以通过奋斗改善,但精神上的贫穷却往往伴随一生。
孩子成长,需要充满爱和温暖的环境
前段时间,刷到一名令人羡慕的女孩。
女孩发帖表示,妈妈永远是对自己最好的人。
无论是出去旅行,还是买新裙子、和朋友们聚餐,妈妈从来都是毫无二话,百分百支持。
生活费从来都是提前打好,买衣服有专款报销,节假日还有红包。
下班路过餐馆,还会给她带全家桶、羊肉串、面包。
为什么妈妈会如此暖心呢?
原来,妈妈年轻时家里穷,只有一件蓝褂子和一件黄褂子,所以很自卑。
现在妈妈最大的愿望,就是让女儿穿上各种好看的裙子,在她眼里,女儿就是最完美的。
妈妈愿意尽最大的努力给女儿最好的,让女儿看大的世界,体验她未曾体验过的生活。
或许很多父母不足以给予孩子优渥的生活,但我们却可以选择爱孩子的方式。
给孩子一个有爱的成长环境,让孩子明白父母对自己的爱护,力所能及为孩子撑起一片广阔的未来。
千万别让孩子从小背负愧疚,觉得是自己的任性、贪婪,给父母、给家庭带来了苦难。
坦诚相告,大方谈钱
有些父母可能会质疑,家里经济条件不好,难道不应该告诉孩子,让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吗?
事实上,如果家里经济条件确实不理想,就算我们不说,孩子也会一清二楚。
我们可以对孩子如实相告,但不必过分强调自己的付出,让孩子失去索要幸福的底气,永远处在一种索取者的地位,否则只会增加孩子的负罪感和自卑感。
李玫瑾教授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:
孩子想要玩具,妈妈表示“我也想要这个玩具,但家里的开支是有计划的,这星期要买菜、交水电费,所以没有多余的钱买玩具了”。
有些家长可能接着会告诉孩子生活的不易,但这位妈妈又说道:
“这样吧,我加班赚钱,你也可以帮忙做家务,减轻负担,咱们一起买这个玩具,好吗?”
孩子听完没有沮丧也没有失落,而是点头表示肯定,与妈妈达成了约定。
告诉孩子真实的家庭情况,不代表就要向孩子强调自己的牺牲,对孩子有多么多么大的付出。
对孩子如实告知,不频繁强调自己的难处,而是身体力行向孩子展示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”的道理,孩子才能不自卑有底气,不被暂时的贫穷所困扰。
结语:
我们作为家长,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:
孩子从未要求父母做出牺牲,我们没有必要对一丁点的付出斤斤计较,反复向孩子强调自己生活的不易。
孩子不能选择是否来到这个世界,但父母可以。
既然我们选择了孩子的到来,就要尽量给予其基本的生活保障和良好的生活环境,否则与其让孩子一生受苦,不如生育前先考虑清楚。
今日话题:你对这位妈妈的行为怎么看?
下一篇:最后一页
-
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,白等两个月却没收到货?亚马逊回应“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,白等了两个月却没收到货。”近日,消费者赵先生向《中国消费者报》投诉,称他通过亚马逊购物APP下了两笔订单,在等待两个月后订单均被强制取消。
-
广东省消委会发布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为配合广东省推进“阳光二手车”工作,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,推动经营主体树立诚信经营理念,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,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-
国家卫健委:家庭医生签约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有望打通3月15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、财政部等六部门共同提出的《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发布。
-
2022年1~2月房企拿地榜出炉:冠军碧桂园近日,中指研究院公布了2022年1~2月房企拿地(金额)TOP100榜单。令业内惊讶的是,除了品牌房企名次“乾坤大挪移”,榜单内还冒出了许多“名不见经传”的新面孔。
-
科技助农种好粮(新春走基层)春节期间,苍洱之间暖阳高照。云南大理市喜洲镇仁里邑村,种了一辈子地的杨双全发现自己成了“门外汉”。“我现在
X 关闭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