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天还未过去,但AI制药的冬天已经来临了。
(资料图)
相较于2023年一季度,二季度全球AI药物研发的融资笔数又大幅下降,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。项目估值整体下调,融资额相比2022年同期大幅下降。
市场的热点轮流转,大风已经吹到了ADC、细胞疗法、基因疗法等领域,AI制药的泡沫正在出清。
已经难以回到2020年,投资人都为之疯狂的时刻。
01 融资金额及事件大幅度下滑
据智药局监测,2023年H1全球AI+药物研发融资总事件42起,其中一季度26起,二季度仅16起,二季度融资数量创下2020年以来的新低。
同时,融资金额也呈现不断下滑的态势,季度融资从最高的24亿美元,到如今的3.23亿美元。
投早、投小仍然是AI药物发现的主流趋势,更多A轮及A轮以前的公司占到了总融资数量的54%,当前能够走到C轮及以后的公司比较少,市场资源进一步向早期倾斜。
近半年来仅有一家公司获得D轮融资,即BenchSci获得了9500万美元D轮融资,公司开发了AI辅助试剂选择平台,帮助化学家节省时间及成本。
从细分领域来看,专注于生物创新疗法的公司占多数,其中AI+基因组学/疗法项目和AI+蛋白质疗法/设计近期也备受青睐,另外提供CRO及服务(例如组学研究)的公司也被重视,市场更偏向能获得现金流的公司。
以下为详细的融资事件清单:
02 寒气仍未消散
从数据上看,AI制药的融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,市场上难以转暖,对于企业的现金流考验较为严峻,另外新公司的估值也很难走到之前的高度。
融资环境的变化和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都难脱钩。
数据显示,2023年*季度,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募资端,新募集基金数量和金额分别为1601支、3532.12亿元人民币,同比下降7.6%、33%;投资端,投资案例数共1722起,同比下降44.2%,投资金额为1300.3亿元,同比下降49.8%,硬科技仍为投资主线;退出端,退出案例总量共521笔,同比下滑51.5%,各类退出交易数量均有所减少,其中被投企业IPO共发生372笔,同比下降38.7%。
也就是说,尽管硬科技仍是主流,但投资机构也没弹药了,且退出非常困难。即使要出手,也偏向于早期价格不高的公司。
再来看看医药赛道,根据动脉网数据,2023 Q1全球生物医药领域共发生259起融资事件,平均每天近3起,国内方面,2023 Q1共发生融资事件92起,,较同期减少47起,减少三成,收缩趋势明显。
从融资额来看,全球融资总额达541.68亿,较去年同期减少近300亿,同比下降约34%,国内融资总额达160.37亿,同比下降约57%,形势依然比全球严峻。
从疫情阶段的生物医药融资金额暴涨,再到如今的二级市场不景气,一级与二级衔接困难,估值倒挂的情况已经很常见。
另外,ChatGPT的出现并没有引发新一轮投资人对AI+生物医药的重视。
大模型浪潮激发的是人们对通用大模型和AIGC领域的关注,药物研发的这一波的创业红利还没有显现。
此前,真正引爆AI生物医药的仍然是AlphaFold这样杀手级模型的出现,有投资人告诉智药局,尽管他们长期看好AI+生物医药,但没有新的“AlphaFold时刻”,导致很多公司业务和技术差别不大,没必要再出手。
事实上,人们面对大模型也来到了谨慎乐观,矛盾夹杂的情绪,ChatGPT从此前的两个月破亿用户,到现在流量开始陡然下滑。
根据SimilarWeb的最新研究,在刚刚过去的4月,ChatGPT的桌面端和移动设备访问总量继续上升到17.6亿次,较3月增长12.6%。虽然有基数变大的因素,但相较于今年1月(131.6%)、2月(62.5%)和3月(55.8%)的环比增速,增长的斜率明显出现放缓。
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是,市场开始对AI制药去“祛魅”了,并且能够大概知道AI对于医药研发的能力边界。
根据技术成熟度曲线,新技术的产生实际上是两部分的叠加:炒作曲线+工程发展曲线。在诞生之初,人们对于技术的期望值过高,造成了过分信任和追捧,但实际上工程落地才开始发展,造成了之后的落成感。
AI制药正处于这个阶段,它不是药神也无法成为药神,生成的质量远比数量和速度重要,并且需要获得药化学家的信任度。
另外智药局发现,AI+医疗健康的赛道仍然在蓬勃发展,资本更看重生成式AI在健康评估、影像筛查、病理学、患者护理上的作用,更容易落地。
例如生成式AI平台Hippocratic AI开局即赢得50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,人工智能分析视网膜扫描公司也获得了1200万美元种子轮。
写在最后
随着英矽智能向港股递交招股书寻求18A上市,中国AI制药也开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,进入二级市场,资本开始寻求退出。
前不久也传出晶泰科技正在寻求18C上市,国内两大头部公司的上市情况也将直接影响更初创公司后续的融资。
尤其是在二级市场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下,资本的不确定性仍在,但技术向前发展,未来必将拨开云雾见青天。
下一篇:最后一页
-
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,白等两个月却没收到货?亚马逊回应“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,白等了两个月却没收到货。”近日,消费者赵先生向《中国消费者报》投诉,称他通过亚马逊购物APP下了两笔订单,在等待两个月后订单均被强制取消。
-
广东省消委会发布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为配合广东省推进“阳光二手车”工作,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,推动经营主体树立诚信经营理念,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,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-
国家卫健委:家庭医生签约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有望打通3月15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、财政部等六部门共同提出的《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发布。
-
2022年1~2月房企拿地榜出炉:冠军碧桂园近日,中指研究院公布了2022年1~2月房企拿地(金额)TOP100榜单。令业内惊讶的是,除了品牌房企名次“乾坤大挪移”,榜单内还冒出了许多“名不见经传”的新面孔。
-
科技助农种好粮(新春走基层)春节期间,苍洱之间暖阳高照。云南大理市喜洲镇仁里邑村,种了一辈子地的杨双全发现自己成了“门外汉”。“我现在
X 关闭
X 关闭